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再出征,去非洲小岛战“虫”!丨行者无疆 · 援外医疗⑤

2023-08-25 10:36:32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古老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一方蔚蓝色的海洋格外引人注目,那里有个让每位到访游客都心醉的地方——桑给巴尔。然而,只有2657平方公里士地面积、160万人口的小岛上,除了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风光,还有看不到的血吸虫病肆虐威胁!自2017年起,中国血防专家分批次奔赴桑给巴尔奔巴岛,成功地将中国的血防经验、血防产品带到非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期“行者无疆•援外医疗队’s plog”特别策划的讲述人,就是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负责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杨坤教授,在他和团队的一起努力下,援桑给巴尔血防项目已作为“金字招牌”唱响国际。

血吸虫病防治的“江苏经验”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毛泽东主席曾在1958年写过一首《七律二首•送瘟神》,这首祝贺江西省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诗篇至今仍广为流传。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当人进入溪水、河流等危险水域时,血吸虫的尾蚴就从钉螺通过人体的皮肤钻入体内,寄生在血管里,靠血液当中的营养为生。被感染后可出现腹痛、腹泻和便血症状,甚至出现脾脏肿大情况,严重可致死亡。血吸虫病据记载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历史。旧社会,面对来势汹汹的瘟疫,人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寄望上苍保佑。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曾经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的350个市县。患者近1000万人,其中江苏疫情最为严重。

经过有效防治,江苏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江苏提出了“采取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杨坤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血防所)积累了钉螺控制、血吸虫感染监测预警、渔船民集散地粪便无害化公厕建设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经验,利用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江苏在2010年提前5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

2017年,这些经验首次走出国门,造福非洲人民。

血吸虫——美丽小岛的忧患

奔巴岛是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区的一座小岛,这里人口约60万,风景宜人,平静安适。很难想象,这座美丽的小岛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

多年来,埃及血吸虫病困扰着岛上的百姓,水塘里玩耍的青少年成了血吸虫病主要的攻击目标。2011年数据显示,桑给巴尔奔巴岛学生埃及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达15%(1%-43%),是埃及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

桑给巴尔政府曾经与血吸虫病控制倡议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开展过防治项目,但收效甚微。

2017年,在经过前期3年的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调研的基础上,由我国商务部立项、江苏省血防研究所承担的“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正式开展,由江苏的血防专家们担此重任,负责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项目。而杨坤作为已去过非洲地区十余次、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血防专家,担任起了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的负责人一职。

中国血防专家在非洲小岛“捉虫”

2017年2月,农历春节刚过,首批中国专家组“出征”了。

“跨越万里,战斗在艰苦的地方。”杨坤告诉记者,为获取当地流行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队员们和当地助手,每天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穿着连体衣,蹲在泥泞不堪的河塘里,忍着烈日炙烤、蚊虫叮咬,仔细搜寻血吸虫的“宿主”水泡螺。

及腰深的水上覆盖着白色睡莲,水鸟不时掠过莲叶间寻觅食物。然而,这在杨坤看来却是“暗藏杀机”。 杨坤说,“虽然穿着防水服,但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里,稍有不慎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可能被感染。”

杨坤和队员分头对整个奔巴岛进行全覆盖查螺,他们对所有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阳性水体,用专用药物进行喷洒灭螺。

除了要消灭中间宿主,摸清感染情况才能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为此,杨坤带领队员们,在炎炎烈日之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全民普查。“这里的条件简陋至极,近乎原始的非洲村落,有的根本就没有路,全靠通过树木的位置和生长方向,才能慢慢前行。”杨坤说,他的团队常常在崎岖和泥泞中光着脚步行10公里,只为寻找一位随访病人。由于当地缺少基础资料且同名同姓人员较多,为确保查病数据准确可信,中国专家逐一进行居民信息登记,并逐一编号,掌握既往感染情况,避免人员重复登记或查病错误,最终摸清了全部区域人群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有效阻断传染源,从根本上解决了血吸虫病的困扰。

杨坤说,单从外表上看,孩子们并没有什么异常,但从尿液筛查看,很多孩子已经感染了严重的血吸虫病。专家们每次都要亲眼看着村民们,尤其是孩子们口服治病药物后才放心离去。

培养“带不走”的防治队伍

杨坤深知,培训一支“带不走”的血吸虫病防治队伍,才是长远之道、根本之道。中国专家组在当地建立起了援非项目基地,并手把手传授血吸虫病防治经验。经过3年努力,中国专家组不仅帮助桑给巴尔地区培训建设出一支专业的血吸虫病防治队伍,更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政府建立基本公共卫生网络体系。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等第三方专家组在桑给巴尔总统府,召开了中国援桑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项目外部评估反馈会。此时,项目示范区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从8.92%下降至0.64%,三个试点区的人群感染率也降至1%以下,实现了试点区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杨坤表示:“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就是我们在这里实施了中国式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评估专家组组长德科·恩格斯博士向桑给巴尔总统谢因反馈评估情况:项目试点地区已经全面实现既定目标,中国专家组已基本掌握非洲血吸虫病和中间宿主水泡螺的流行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三方合作项目的成功将成为其他非洲国家学习的典范。

时隔3年,他们再出征

受新冠疫情影响,援桑项目暂时中断,杨坤带领血防团队积极创新多种形式,加强援外能力和技术储备。为保持项目取得的成效,稳定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控专业技术队伍。2020年以来,杨坤组织专家每月与桑给巴尔开展项目督导线上会议,了解桑给巴尔血吸虫病疫情及各项防控工作情况,指导当地技术人员持续开展血吸虫病防控工作。

在中国(江苏)-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一期项目工作的良好基础上,2023年5月16日,“中国(江苏)桑给巴尔热带病防治研究合作中心”在桑给巴尔正式揭牌。合作中心的建立对于帮助桑给巴尔持续开展热带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江苏)-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二期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8月22日上午,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二期项目举行了专家组出征仪式。此次,杨坤的血防团队再次开启他们的援非血防新征程。

杨坤介绍说,此次团队将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扩大项目区域,掌握桑给巴尔血吸虫病流行规律,探索和实施适合桑给巴尔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建立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推动桑给巴尔的血吸虫病消除进程,验证和推广项目建立的非洲血吸虫病控制成功模式与经验。进一步发展中桑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挥我国援助项目应有效益,巩固既有合作成果,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中的“健康卫生行动”等倡议。

援外医疗有声漫画 扫码可听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江苏省卫健委

策划 孙庆 刘璞

本期执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美编 冯晨禛

校对 盛媛媛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仪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